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比旋律更为重要的元素。它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音乐的灵魂。足可以看出准确掌握节奏的重要性。在三大体教学法体系中,均有训练节奏,培养节奏感的游戏练习。例如达尔科罗次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以动作进行节奏和速度的游戏。柯达伊教学法将节奏与旋律训练相结合。奥尔夫将节奏与语言相结合。这些都是为了建立学生的节奏感。
在日积月累,不断巩固稳定节拍的基础上可以添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音值的学习,笔者课堂上运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奥尔夫?⒔谧嗟穆啥?与语言的结合,形象而且学生易懂。然后接着增加混合节拍的体验,例如《调皮的小闹钟》这节欣赏课,我的重点同样是感知体验节拍,教学难点是通过体验掌握切分节奏。其实很多时候,对于专业技能的学习我们还是口传心授的方法。虽然这样也不是不可行,但是学生对它的理解就是停留在理论上的掌握,固定地方的掌握,也许换了另一首作品同样的节奏型他就不一定听得出来,缺少对节奏音效的理解。在这一课中我设计学生们跟着旋律走动,走满整个空间,当听到出现切分节奏的地方扭一扭,感受和正常走路的不同之处。一次两次学生个体做不好,多次反复的体验学生就会了。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种节奏型在音乐要表现的音乐效过是怎样的。通过自身的音乐实践来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每一次的设计都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从理性到感性。这样学生的基础就牢固而扎实。
总之在低段的节奏训练中可以运用很多简单的身势律动来体验,实践。如简单的拍球感知音乐节拍,听节拍器或者旋律走步感受稳定拍及节奏,听音乐走呼啦圈,听到重拍走到不同的圈里面,或者通过身体的重力感受节奏中的重拍,可以借助道具,可以运用自己的身体某一个部分。我们也未曾听到专家对走步或者律动的动作,舞蹈姿态做美感和技术上的要求。通常只有一句话“跟着音乐走”这样是最容易让学生走进音乐,而又能用身体自然的流淌出对音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