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学研究了解到中小学的教学课堂气氛有着明显差异。
各学科的教学本是一脉相承的,但却在中小学之间发生断裂。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就一般情况来说,中学的教师更倾向于理性教学,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广,博学多识;小学的教师胜在感情更加丰富,在课堂上呈现出活泼开朗的一年,对小学生的煽动性更强。两阶段教师风格的差异给中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了迥然不同的效果。
小学教师更倾向于为学生做更多的铺垫,为学生清除一切不良障碍。像是一位扶持者,牵着学生跨过学习中的困难。小学教师多利用鼓励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知识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提高各项能力。中学期间教师演变成了建筑设计师,以明确的设计图纸引导学生走向预设的道路,给学生的未来生活夯实了基础。就这一点而言,小学教师在学生们的心中充当着朋友的角色,而中学教师则更像学生的父母。
这样的教师角色指引下,会带来明显的课堂氛围。就质疑气氛来说,小学生如果遇到有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会急切的举手向老师或者同学寻求帮助。这种好奇心和勇气直接带动了课堂气氛的活跃。而中学生的性格逐渐沉稳,勇气和好奇心的特质也逐渐收敛了,遇到了疑问会怕同学和老师嘲笑,总是埋藏于心中,安然的认为老师会在课堂上讲清楚自己的疑问。小学的课堂中更加注重人文信息的积累,教师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感悟学科的含义,带领学生感悟知识的情感内涵,重在使学生对学科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而初中教师则把重点放到了知识的传授,具体的方式、方法、经验等技能的传授。以唱歌课为例,小学生的唱歌课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演唱,朗读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个对唱、齐唱、师领唱、等等。同时在演唱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互相评价,在对别人的评价中找出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争先恐后的进行唱歌比拼,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有生机,但是容易造成课堂过于随意,无法控制的问题。而初中的唱歌形式则局限于,师生、生生、小组之间的互动减少,课堂氛围更加低沉而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