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无论学生的年龄大小都会有做人的尊严,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这种自尊的心理往往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关键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力量源泉。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相处的过程中应该树立平等观念,充分理解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观点保持充分的尊重,信任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住自己在小学课堂中表现出的活泼生动,为初中课堂气氛的活跃奠定基础。
对待初中学生来说,教师应更加重视尊重与平等的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闪光点,等待教师去发掘,教师人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相同的尊重和信任,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尤其是后进生,更接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护,他们通常对别人的评价抱有戒备心理,教师应该利用信任和尊重的力量,以情理相容的方式疏导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向前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后进生进步。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保持住自己的好奇心,有勇气踊跃发言,对教师不产生畏惧。
同时,学生有权利对教师的决定提出意见和不同的观点,教师应该切身理解学生的观点,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与学生交换观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的尊严。只有教师真正从教师的权威中解脱出来,把学生从被指挥者的地位提上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寻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课堂的氛围才能够活跃,融洽且有质量。